2017年8月7日,我校原轻化工系(现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唐瑞芬副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9岁。唐瑞芬病重期间,学校相关部门、院系在关心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校长马建中前往医院探望慰问,党办校办、离退处、轻工学院、人事处等部门负责人陪同慰问。唐瑞芬去世后,校党委书记姚书志、校长马建中委托副校长王学川到家中吊唁并慰问亲属。8月9日,马建中、王学川及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参加了唐瑞芬的追悼会。党委副书记温锋也委托离退处负责人慰问亲属。
胡达康教授(图中)与其子胡琦寅校友(右一)、女婿倪永浩院士正在接受采访
唐瑞芬副教授与丈夫胡达康教授为大学同学,都是在学校工作生活多年的老教师。他们从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毕业后,唐瑞芬留校任教,胡达康分配至北京轻工业学院(现yl12311线路检测)轻化工系任教。1970年底,胡达康、唐瑞芬夫妇携子女赴筹建中的咸阳轻工业学校(现yl12311线路检测)轻化工系任教职,唐瑞芬副教授主讲造纸专业的化工原理及设备课程,胡达康教授主讲皮革专业的化工原理及设备课程。儿子胡琦寅是学校机械79级校友,女儿胡琦文是自控85级校友,女婿倪永浩院士是造纸81级校友。唐瑞芬副教授的家庭,是我校自建校以来一个十分少有的特殊家庭,一家两代人,紧紧地与学校连结在一起。
这个特殊家庭,有着特别的科大情结。1998年,学校40年校庆。时任轻化工系(现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领导张美云教授、王志杰教授倡议,应该设立一个奖学金,用以资助成绩优异的造纸专业学生,让他们能够在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获取学科前沿信息和相关权威书籍方面得到支持。得闻此讯,胡达康教授作为发起人,欣然与家人商议,由家庭成员每年拿出1-2万元,在轻化工系设立“胡氏家庭奖学金”,奖掖后学。这件事一做,就做了20年,把学校离退休老职工和校友的家园情怀,诠释得淋漓尽致。
尤为可贵的是,胡琦寅校友积极利用在海外从事造纸行业的机会,在每年颁发胡氏家庭奖学金之际,邀约国际国内制浆造纸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院师生做学术报告,为学院师生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了筹备好学校今年下半年即将举办的“2017林纸工业高新技术与研究国际会议”,胡琦寅校友正在联系北欧学术界、企业界的学者专家,倪永浩校友也在联络北美有关专家学者参会,在推动学校国际交流合作上辛劳奔忙。
校友有情,母校有爱。唐瑞芬副教授患类风湿,卧床二十余年。胡达康教授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子女都在国外生活工作。与身体上的病痛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对“空巢”老人来说则是更大的问题。
8月4日,马建中在调研离退休工作时,就反复叮嘱离退处负责人,要怀着感恩之心,以对父母之情,关心服务老同志,急老同志之所急,想老同志之所想,让老同志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尤其是要重点做空巢老人的工作,要给予更多关心和帮助。近年来,离退休工作人员以家访和结对帮扶的形式,和唐瑞芬老人、胡达康老人聊天,聆听老人们经历的岁月故事和人生经历,舒缓老人的心理,把组织的温暖和关怀落到实处。
胡达康老人记忆力衰退严重,经常忘记自己已拿过工资条。经常会去向离退处工作人员曹国旺询问,曹国旺同志总是笑脸相迎,耐心回答。后来,离退处让曹国旺和较为熟悉情况的退休职工狄建忠一起结对帮扶胡达康。胡达康全家生活中遇到困难,就能通过狄建忠及时反馈给离退处,让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处理。离退处处长助理吴颖杰还主动和胡达康老人亲属一起为老人过80岁生日,努力为老人营造有尊严的温暖的晚年生活。
离退处党委副书记高翔发现胡达康老人锻炼的路线,是绕着校园环形走路锻炼,所以他每天特意都要在胡达康老人锻炼的必经之地,嘱咐胡达康老人的保姆,以防胡老师走失。有一次,高翔经过此地未见胡达康老人,就电话询问。得知保姆有事未陪同、胡达康老人早上外出还未回家后,高翔立即就找来狄建忠开始寻找,并在离退休群里发消息,发动大家一来找。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终于找到了。当时,胡达康老人找不到家,无助地在原地打转,把上身的衣服都丢了。
一个特殊家庭,一份校友深情,一声关切问候,传递着一股特别的科大情结在陕科大人、离退休老人以及校友的心中流淌。科大故事、科大情,还在继续……
(核稿:崔楠 编辑:杜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