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创新、开放、共享,学科、结构、质量”的办学理念,作为落实《中共yl12311线路检测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交流努力谱写学校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和“125开放促进计划”的具体行动,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克服西安近期新冠疫情的影响,2021年12月份积极开展学科建设交流、国家基金申请书撰写辅导、前沿科学报告、未央导师论坛等各种类型线上对外交流活动共计55场,给学院师生搭建了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促进学院学科和学术水平再上新台阶。
固特色、精指导,推动轻工学科高质量发展。学院邀请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覃程荣教授和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议组成员廖学品教授就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建设和发展进行交流指导。两位专家从轻工学科建设、学科内涵提升、学科与科学研究的相互关系等方面提出了他们的深刻见解和建设性意见;专家既肯定了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也提出了中肯的指导意见,为学院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同时为了提高教师科学研究水平,邀请4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4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给全院教师做了精彩的学术前沿报告和国家基金申请书撰写辅导报告。专家分别从基金选题的科学意义、学术思想的创新性、撰写方法与技巧等多方面交流了申报国家基金的经验,并针对学院教师在申报过程中的具体疑问进行了详细解答,为学院新一轮国家基金项目的申报打下坚实的基础。
覃程荣教授作报告
廖学品教授作报告
陈永华教授作报告
许凤教授作报告
抓前沿、深交叉,积极探索“新轻工”学科转型新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科交叉的持续深入,赋予了轻工学科新时代下新的内涵。针对传统轻工向新轻工的发展和转型,学院积极探索轻工学科与柔性电子、生物医药、互联网及生命健康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依托学校的“前沿学术报告”,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做学术专场报告23场,分别从“5G 通讯技术与介电高分子材料”、“纤维素的功能化设计与开发”、“智能和功能皮革的设计与制造”、“先进功能材料”、“印刷柔性电子”等国际前沿的科学研究进行了广泛研讨,探索轻工学科发展的新领域和新方向,加快学院由传统轻工向新轻工转型的步伐。
扩视野、增水平,助力研究生培养质量继续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和成果是推动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的原动力。为了提升学院研究生的科研水平、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热情,以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在“研究生学术月”的基础上,邀请业界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的高级研发人员做客“未央导师论坛”28场,分别从轻工产品的设计、功能材料的开发、柔性印刷器件的组装、智能包装的应用、校企合作和产品转化,以及企业产品的实际案例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开阔了师生的研究视野,让学生了解了学术界和工业界最新的科研动态、企业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为学生的研究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也为下一步针对企业实际产品的优化设计和创新开发以及将来在行业、企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术交流报告开展时期,正值西安新冠疫情形势严峻之时,疫情暂时阻断了线下近距离交流,但是没有阻断思想的交流、科研的交流和学术的交流。抗疫路上,不惧严寒;学术路上,静待花开。
(核稿:吕斌 编辑:杜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