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材料学院邀请多位专家做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

2022-07-25 22:36 文、图/材料学院 张彪 点击:[]

近日,应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科技处及前沿院邀请,法国科学院材料结构研究所Philippe Sciau教授、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赵金丽文博馆员、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马啸教授、Gesa Schwantes教授做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分别作了题为“Study of Ancient Ceramics Using Multi-Analytical Techniques”、“古代壁画中有机胶结材料的分析研究”、“从微米到纳米:红外光谱学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和“Challenges in the Conservation Process:From intervention design to execution”的线上学术报告。报告由材料学院副院长王卓教授主持,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182ED

359F6

Philippe Sciau教授以耀州窑青瓷、景德镇青花瓷、临汾窑雨点釉、古罗马红陶等国内外出土的多种古陶瓷为研究案例,详细介绍了以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扫描电镜、共聚焦离子束、透射电镜等显微分析技术为基础的多尺度分析方法在古陶瓷呈色机理与制备工艺分析研究中的应用,以期引起相关研究者对该方法的重视、促进多尺度分析方法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

342B4

赵金丽文博馆员分享了古代壁画常用有机胶结材料及其分析方法,指出壁画起甲、粉化脱落、颜料变色等病害产生与有机胶结材料的老化降解和收缩膨胀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而有机胶结材料的研究对于病害机理研究和制定保护修复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后,介绍了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色谱/质谱分析法和免疫分析法等四大分析方法,并对壁画保护新材料与新技术做出展望。

3F22D

马啸教授围绕油画中所含脂肪酸与颜料中的特定金属离子长期反应机理不明的问题,介绍了红外光谱学在金属皂形成机理方面的研究工作,表明油画中金属皂的形成是其劣变老化中的重要成因。最后分享了FTIR、μ-FTIR、O-PTIR、AFM-IR在不同尺度表征中的适用性,并介绍了红外光谱学在其他艺术品保护中的分析研究案例。

E86D1

Gesa Schwantes教授以贵州三门塘刘氏宗祠保护项目为切入点,介绍了保护方案的设计、保护措施干预和项目中面临的挑战,并对天然水硬性石灰的特性及在古建筑修缮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讲解。此外,她还分享了参与保护项目的一些感悟,指出不同合作单位应该进行良好沟通和协调,同时需要以研究目标和解决方案为导向,进行干预措施的详细评估。

这四场报告内容详实,聚焦关键问题,加深了参会师生对文物保护前沿科学领域的宏观了解,对今后的研究工作颇具启发性。报告结束后,几位专家耐心解答了参会师生提出的问题,就研究中的重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参会师生受益匪浅。

新闻小贴士:

Philippe Sciau,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科学院材料结构研究所M3团队负责人。在古陶瓷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多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为古陶瓷的微纳结构分析和古为今用做出了卓越贡献,发表包括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Analytica Chimica Acta、Ceramic International、Materialia、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Scientific Reports等在内的高水平论文及综述150余篇,被引用2335余次,h-因子为27;其研究工作受到了国际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多次被Nature、Science等重要刊物和网站专题评论,获得法国自然科学基金、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中法合作教育厅交流基金、欧洲同步辐射项目基金、南法比利牛斯大区政府、图卢兹政府、图卢兹国立应用科学学院、地中海考古研究所以及古陶瓷考古界的长期支持。

赵金丽,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文博馆员。主持甘肃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技术研究课题“热裂解-气质联用技术在古代壁画胶结材料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及甘肃省科技厅青年基金项目“古代壁画有机胶结材料的热裂解-气质联用分析””,作为课题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墓葬壁画原位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和“文物出土现场应急保护技术体系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敦煌石窟壁画颜料变色机理及色彩复原研究”,中宣部、国家文物局及甘肃省科技厅等科研项目10项。参与甘肃敦煌莫高窟、瓜州榆林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浙江金华侍王府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壁画保护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和核心期刊论文6篇,参与编写国家文物局行业标准一项。

马啸,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教授,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和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获得者。曾在美国国家艺术馆科学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美国国家博物馆史密森学院博物馆保护中心、盖蒂文物保护所科学部等地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文物保护材料与自然仿生材料;文化遗产材料裂解老化机理;分析化学;古代建筑材料科技史等方向。主持或参与高层次人才启动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方向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Analytical Chemistry,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并曾获Ralph C. Altman Award, R.E. Taylor Best Poster Award, Martin J. Aitken Best Poster Award, Charles E. Culpeper Fellowship in Conservation Science等多项荣誉。

Gesa Schwantes,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副教授。研究重点为建筑表面检查建筑饰面保护及壁画保护修复。2006年瑞士伯尔尼应用科学大学艺术学院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系毕业。2011年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文物保护专业硕士。2017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2005年开始参与中国文物保护合作项目。出于对亚洲文物保护的兴趣,2010年赴香港大学学习,后留校工作。2011年起,主持创建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建筑保护实验室。2012年至2020年任实验室主任。2013年至2016年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历史建筑保护试验中心攻读博士学位。2020年8月受聘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研究和实践项目涉及不同种类的材料,包括石、石灰砂浆、土、微米石灰、蛋彩画颜料、水彩、油漆等等,对建筑饰面评估与分析,及保护修复方案制定。

(核稿:王卓 编辑:杜杨)

上一条:“yl12311线路检测社科助力周至县高质量发展活动项目”子课题开展专题调研 下一条:电控学院开展助力考研学子慰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