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华诞忆峥嵘,扬帆起航谱新篇。6月25日,在我校喜迎六十五周年校庆之际,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工程学院)举办“机械工程学科发展论坛”,12名行业著名专家、校友等应邀参加论坛,共同为我校机械工程学科发展和博士点建设建言献策,谋篇布局。校友总会办公室主任殷立雄参加论坛,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学科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及研究生代表参加论坛,论坛分上午、下午两个阶段进行。
论坛第一阶段研讨会上,殷立雄向与会专家、校友莅临指导表示感谢,分别从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和开放办学四个方面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取得的成果。他指出,我校机械工程学科历史悠久,是以轻工机械为特色的学科,为国家轻工装备及轻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培养了大批人才。长期以来,该学科立足陕西、辐射全中国,积极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的举办,为我校机械工程学科发展及博士点建设起到良好推动作用。
机电学院院长葛正浩向与会专家、校友长期以来对我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大力支持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表示,学院高度重视机械工程学科建设工作,值此校庆之际,诚邀各位专家参加本次学科发展论坛,目的是精准把脉,凝聚方向,补齐短板,进一步推动机械工程学科高质量发展。
机电学院院长助理何乃如详细汇报了机电学院基本情况、机械工程学科四个研究方向取得的进展和成绩。
机电学院副院长杨立军主持第一阶段研讨会,向与会人员说明了举办论坛的背景与主题,他指出,我校机械工程学科是西部地区唯一的轻工装备特色学科,与轻工、材料、化工、设计、制造等相互交叉与融合,形成学科群,联合攻关,助力国家、西部经济发展。随着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学校加快构建学科发展“四新”格局。机械工程学科基于传统优势,加快转型,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和特色。本次论坛聚焦轻工自动机械及智能制造、微机电系统及微纳制造、摩擦学表面工程、生物制造及先进材料成型四个学科方向,以产业化和市场需求为背景,加快机械工程学科快速、高质量发展,希望与会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随后,与会专家针对论坛主题,逐个畅所欲言,现场气氛热烈。与会专家对机械工程学科取得的成绩表示高度赞赏,提出了“服务行业工程需求,加强交叉融合,集中优势资源联合攻关,形成有显示度成果”“强化新轻工在航空航天、军工产品、高附加值领域研究,提升学科影响力”“突出特色,加强各个学科方向内在逻辑关系梳理,建立良好学术生态 ”“加强校企合作,整合校友资源,顶天立地,服务经济建设”等宝贵意见。
下午举行论坛第二阶段,与会专家和各方向负责人、相关教师代表分学科方向进行专场讨论,分别作了主旨报告。“自动机械理论及智能制造”专场,北京邮电大学李端玲教授围绕柔性电极植入机器人“植不深”“植入慢”“精度低”三大问题作了题为“脑机接口柔性电极植入机器人创新设计”的报告;江苏思贝德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苏京波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农牧行业的发展及关键设备的智能化和数智化应用;广州先进技术研究所张弓教授以“多机器人创新协同与人—机智能协同”为题,介绍了机器人机—机协作封装与打磨、协同搬运与焊接,人—机协同搬运与递送,解决通用性多机器人协同共性技术。“微机电系统及微纳制造”专场,西安思微传感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虎以“高端MEMS压力传感器产业与发展”为题介绍了国内高端MEMS压力传感器的产业现状与发展方向。“机械表面新技术及服役行为”专场,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建敏研究员作了题为“工程导向固体超滑研究:从基础到应用”的报告,介绍了固体润滑涂层、高强高韧基础树脂的设计与制备、石墨烯对固体润滑涂层的改性作用、激光原位构筑高温功能覆层技术等。“生物制造及先进材料成型”专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赵永庆教授介绍了我国创新研制的钛合金,主要包括高温钛合金、高强钛合金、损伤容限钛合金、船用钛合金等,以及这些钛合金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论坛期间,机电学院相关教师代表结合自身研究内容进行了汇报,各位专家、校友纷纷发言,内容丰富,效果显著。通过本次论坛的顺利举办,更加有利于推进我校机械工程学科发展和博士点建设,助力我校学科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新闻小贴士:
“十三五”以来,机电工程学院深入推动内涵式发展,新形势下,学院进一步瞄准新机遇,以机械工程一级博士点建设为契机,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积极探索学科发展新路径,凝练学科新方向,抢抓发展制高地。学科依托原有特色,创新发展,加快优化布局,提升服务需求,形成了以轻工装备为主要特色,微机电系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表面工程、生物制造、材料加工等各方向协同发展的学科发展新格局,持续推动学科建设高质量快速发展。
(核稿:夏祥林 编辑: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