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动“大思政课”改革创新,4月30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专、兼职教师和研究生集体观看了全国首部思政课教师题材影片《我要当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根良、院长吴明永,校团委书记李鹏及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网络思政工作中心、设计与艺术学院有关负责人和教师代表,我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结对单位陕西王石凹煤矿工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出席观影活动,同上一堂“大思政课”。
“遇见一位好老师是多么幸运,成为一名好老师是多么幸福”。作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五周年的献礼片,电影讲述了高校青年教师孙恒在中学政治课教师高怀德的教育引导下,主动选择并努力成为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思政课教师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两代思政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和真挚情怀,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观影活动结束后,在场师生纷纷表示,电影用真情实感生动演绎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从中更加体会到思政课教师的神圣职责和思政教育工作的崇高价值。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根良:办好思政课,必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牢“主阵地”,做强“主渠道”。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标准,不断提升自我,努力成为照亮学生的“一束光”,担负起培根育魂的历史使命。同时,学院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开展好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推动“大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明永:此次观影活动是学院组织师生重温“3·18”重要讲话精神,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举措。讲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深入社会、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才能使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我院将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形式和内容,积极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充分调动一切育人主体,发掘一切育人资源,形成强大育人合力。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既注重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又观照价值塑造、精神培养,于“润物细无声”中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校团委书记李鹏: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坚定信仰引导的行动是短暂的。作为高校共青团干部,我们认识到,既要做好“经师”,也要做好“人师”,关键在于团干部自己要以身作则,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展现担当作为。上好实践育人“大思政课”出发点在于思政元素前置,做到源头活水,头脑清醒,立场坚定。着力点在于带着理想出发,用脚步丈量,用心灵感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落脚点在于把个体融于集体,把小我汇入大我,引导青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阮云志:影片以艺术的方式确证了现实中思政课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做学生人生导师的朴素道理。思政课教师自己首先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需求和困惑,继而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理想,坚定信念,明确方向。同时,影片也反映出做好思政教育不仅是学校和思政教师的事,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同向同行、协同发力,共同助力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
陕西王石凹煤矿工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综合部部长郑养平:这部影片带我们走进了思政课教师的内心世界,令人真切感受到这一群体肩负的立德树人重任和默默付出的辛勤努力。作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工作者,我们将不辱使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紧跟时代步伐,保持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以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为纽带,与yl12311线路检测马克思主义学院一道大力协作,积极推动“大思政课”共建,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
设艺学院影视专业教师李娜:《我要当老师》这部影片采用温暖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以及轻喜剧的故事风格,呈现了青年思政教师孙恒的心路历程和教学经历,塑造了思政人薪火相传、以德育人的典型人物形象。电影的情节设计,场景设置,镜头语言均贴近生活,营造出生机勃勃的现实体验。作品直面思政教学和学生工作中的困境,以积极建设性的话语提出解决方案,传递正面价值观,体现出思辨价值;同时以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理解为基石,充满温情色彩,从而召唤社会共情的力量,体现了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
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教研部主任王飞:电影真实反映了新时代青年思政课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展示了思政课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和赤诚情怀,充分地刻画了思政课教师的政治坚定和饱满情感。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思政工作者,看后我感触颇深。我深刻体会到三尺讲台上,律己敬业、以身立教、修身养德,才能收获亦师亦友,教学相长的效果。教师要做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学生才会成为我们期盼的样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用心、用爱担负起新时代培根铸魂育人的神圣职责。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研究生朱格格:看完《我要当老师》,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教育工作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影片主人公的老师以其高尚的品格、暖心的行动赢得学生的爱戴,主人公自身也由将学生工作视作跳板到真正理解教育意义从而深入扎根教学,教育在此刻完成了闭环,这也体现了教育工作者接续奋斗的情怀与奉献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勇于奉献、乐于奉献,在教育工作领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核稿:刘根良 编辑:杜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