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青春建功十三五 携手共筑中国梦

我校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系列报道(四)

2016-08-21 09:05 文/校团委 电信学院 设艺学院 图/电信学院 设艺学院 点击:[]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学生认真领会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青年学生,校团委以“青春建功十三五 携手共筑中国梦”为主题,于今年5月全面启动了2016年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7月,我校37支实践团队先后奔赴全国各地,在理论普及、国情社情观察、科技支农帮扶、教育关爱服务、传统文化弘扬等领域展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将通过社会实践与社会观察、志愿服务、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等领域的有机结合,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电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圆满完成

2016年暑期,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精心策划、积极组织了5支实践团队,在陕西汉中、西安等地开展了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过程中,学院党委书记高东强、党委副书记王琪等一行慰问了各个实践团队。



守护星星之火,点亮生命之光。7月15日至7月26日,yl12311线路检测“关爱自闭症儿童社会实践团”对陕南岳坝镇部分村落以及佛坪县城等6个村镇展开了调研,普及宣传自闭症知识,寻找疑似自闭症患儿。在岳坝小学,实践团邀请佛坪县政府、县残联等政府相关部门,就自闭症儿童后期诊疗及家庭帮扶等问题进行了座谈。随后,在座谈和调研的基础上,实践团又邀请西京医院、社会公益组织一道,进行了“医院—政府—公益力量”三方座谈,与会各方就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助力自闭症儿童展开了讨论并达成了协议。座谈当天,西京医院在当地进行了自闭症儿童义诊和筛查工作。实践团队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拓走公益创业之路,他们将自闭症孩子的绘画作品制作成文创产品进行出售,助力自闭症孩子治疗的自主化和便利化。实践期间,实践团在岳坝小学设立了“yl12311线路检测——大学生关爱自闭症儿童社会实践基地”。



关爱留守儿童,点燃大山希望。7月15日至7月23日,yl12311线路检测2016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践团来到汉中市佛坪县岳坝镇岳坝小学,通过百科课堂支教、“汇海特别奖学金”夏令营和蓝信封等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在佛坪县岳坝镇岳坝村进行支教过程中,实践团针对留守女童防性侵问题开展系列“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你”安全防护爱心课堂。同时开展团体辅导心理课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守护他们更健康地成长。实践团还召开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座谈会,签订相关协议,成功完成“汇海特别奖学金-山里孩子看古都”授牌仪式并建立了实体的希望家园与图书漂流角,实现实践活动小范围精准帮扶。



叩响无声的世界,愿你不再孤单。7月15日至7月22日,yl12311线路检测聋哑儿童手语教学调研实践团先后走访调研西安市残疾人联合会、西安市残疾人劳动服务中心、陕西省聋人协会、陕西省聋哑人康复中心等10余个单位,调研聋哑儿童手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动作不统一、师资力量薄弱、聋哑人就业困难等问题,并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大学生并应用互联网技术开发手语教学系统的思路,以此提升聋哑儿童的交流技能和社会融入能力。实践活动得到聋哑儿童家庭及相关机构的热情肯定,西安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残疾人企业及企业家协会会长兼董事长李辉民先生赞誉我校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情系残障儿童的青年担当精神。实践结束后,实践队将整理汇总资料,提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并提交相关部门。同时,依托学院专业技术着手开发可交互式的手语教学软件。



关注快递包装,共筑绿色家园。7月15日至7月22日,yl12311线路检测快递包装回收利用调研实践团,深入西安百余家快递网点、大型电商公司和广大市民群众当中进行走访调研、问卷调查,就快递包装过度、回收制度建立及执行障碍、绿色包装推广等问题与快递工作人员及广大市民进行了详细了解沟通。通过七天的调研,实践团对包装回收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知。

依托科技思维,保护文化遗产。7月15日至7月21日,yl12311线路检测“互联网+”文物保护实践团,对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厅现状进行了调研。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廉钰和志愿者服务中心主管苏白雪的带领下,实践团熟悉了每一个志愿工作站,并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志愿活动。7月22日,实践团与信息化建设中心邵主任进行了有关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座谈,邵主任向实践团提出了相关建议,明确了团队的研究方向,为今后APP的研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团队将联合学院实验室,运用VR等现代互联网技术,开发模拟现实的文物观赏系统。

设计与艺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圆满完成

2016年暑期,设计与艺术学院团委成立4支校级重点立项团队和1支院级重点立项团队,分别以“社会服务”、“精准扶贫”、“文化追溯”等为主题,在西安、铜川、延安、韩城等地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先后得到中青网、延安日报、铜川日报、铜川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关注与报道。



从0到1,实现名窑重生的“闭环”。2016年暑期,“名窑重生”实践团队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传统手工艺暨信息可视化及资源创新研究”持续发力,结合自身专业对耀州窑陶瓷进行学术研究、设计开发,用原创设计带动经典器型,以期实现陶瓷商业运营模式的转型。

7月13日至7月19日,实践团相继参观了陈炉镇五家典型瓷坊,了解陶器的种类特征和销售情况,并对陈炉地理环境和特色景点进行了素材提取。在陈炉镇民间工艺瓷坊(王家瓷坊),实践团与工艺瓷坊签订了“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和合作开发协议,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体验陶瓷制作工艺。在李家瓷坊实习基地观摩过程中,美术工艺大师李竹玲特地对实践团项目设计提出了宝贵建议。实践后期,团队结合实地走访调研和设计体验的结果,开设了"耀州名窑联盟"微信公众平台,展开了平台推广、内容专栏和电商运营体系搭建、原创产品设计等工作,目前已完成展示版面、李家瓷坊系列文创展板设计和“走进陈炉”系列的文化专栏稿件撰写。



美丽王石凹村宣传片上映,设艺学子用专业让情怀落地。7月14日至7月24日,yl12311线路检测设计与艺术学院社会实践团来到王石凹村,依托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围绕扶贫攻坚,开展了社会实践及调研活动。团队先后调研了王石凹村特色农产品的输出程度、产业化链条的建立可行性及互联网平台普及和应用程度,团队为此开设了微信公众号,采集村落布局平面概况,并拍摄宣传片进行宣传。同时,实践团还对该村宣传积极分子进行了新媒体培训、为村委会绘制了政务公开宣传栏、协助设计了村旅游路线和农副产品设计包装及标志。活动得到铜川日报,铜川第1新闻等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


田野寻源访村落,塬上清水民居过。7月15日至7月22日,yl12311线路检测设计与艺术学院“田野寻源”古村落立档调研实践团,来到韩城市芝阳镇清水村,进行为期8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以“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为指导思想,通过对传统村落的调研,聚焦传统村落的发展现状与历史文化内涵,增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依托专业学科背景,通过整理文字资料、实地测绘、现场访谈等方式,为那些正在快速消失的古村落建立相对立体的档案信息。

实践团在老乡的陪同下,经过8天的辛勤工作,访村户、探民居、查资料、做记录,对村子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四座古宅、两座照壁以及古村平面图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测绘。在此期间,团队成员采访村民数十人,完成采访记录11篇,录制了约6小时的音频文件,绘制草图近百余张,并制作了视频资料。在后期,团队成员将通过专业知识,对清水文化进行艺术创作,使传统文化以生动活泼的形象走入公众的视野,增进青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学习。


立足专业帮扶唇腭裂患者,三管齐下解决大问题。针对唇腭裂信息壁垒导致的知识盲区多、语音矫正缺乏等系列问题,设计与艺术学院“搭建希望桥梁,重筑天使微笑”筑笑公益实践团在前期走访与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播音专业优势,围绕知识普及、语音训练和公益活动三项内容,于7月15日至7月22日在商南、丹凤、周至、蓝田四县区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合作,制作了《不要把“兔唇”妖魔化》的知识普及宣传册,通过村庄公告栏、下乡走访卫生所、与患者及家属面对面等方式进行知识普及;同时,将播音专业知识与专业语音矫正方法相结合,对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术后唇腭裂患者进行了辅助语音矫正训练并为患者建立了语音档案库,关注患者语音变化。实践团还积极走上大街征集微笑,为消除唇腭裂偏见进行努力,并利用微博等自媒体将征集到的400多张笑脸进行展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为了进一步提高实践团知识普及、语音训练等方面的科学性与准确性,8月1日至8月6日实践团还前往了北京儿童医院、北京乾坤恒大健康扶贫基金会,在北京儿童医院进一步学习唇腭裂的分类、治疗及专业语音矫正等知识,在北京乾坤恒大健康扶贫基金会深入学习公益项目运营的方法和途径等。后续,团队将继续专业知识与公益项目相结合,深入关注唇腭裂群体,夯实语音训练基础,为唇腭裂患者语言矫正做出积极贡献。



红色延安,红色记忆。延安红色记忆1935—1948陕西话剧剧本资料调研团,在7月14日至7月22日在延安进行了8天的调研活动。实践中,团队走访了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革命纪念馆、“八一敬老院”、杨家岭等地,采访老文工团成员和文艺人士,了解延安革命纪念馆藏话剧剧本资料,过程中共拍摄相关照片1700多张,录制相关视频素材达到130余分钟。

话剧作为延安文艺的重要一翼,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此次调研活动主要是对延安13年期间的话剧剧本进行搜集整理,并结合延安精神进行再创作。团队计划在调研基础上,通过论文撰写、纪录片拍摄、剧本集建立等方式,产出一批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追寻舞台上的红色延安,鼓舞青年学生、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核稿:郑东 编辑:雷超)

上一条:【迎新季】翻开一本名为“陕科大”的书(一) 下一条:【新进人才说】(十)景盼盼、卓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