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十三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规划
(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新一轮支持战略为我校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二)轻工业发展进入新的机遇期,轻工行业特色高校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三)陕西省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战略目标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我校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二、面临挑战
(一)国家对高校外延发展的指标增长严格控制,给我校发展带来了挑战。
(二)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给学校事业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压力。
(三)我校学科专业的社会认可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这给学校发展带来一定困难。
第二部分 “十三五”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按照国家和陕西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要求,立足轻工特色,紧密围绕国家、地方和行业发展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办学条件建设和党的建设为保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二、目标和定位
——发展目标定位:到2020年,把学校建成综合实力位列省属高校前列、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部分优势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行列,具备一定国际影响力;人才培养取得标志性成果,培养质量获得社会广泛认同;特色研究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办学类型定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轻工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本科生和创新型、探究型研究生。
——学科发展定位:以工为主,以轻工为特色,构建工、理、管、艺、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服务面向定位:依托轻工,立足陕西,面向西部,服务全国。
三、办学理念
“创新、开放、共享,学科、人才、质量”的办学理念,是“十三五”期间统领促进我校改革发展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在这个有机整体中,“创新、开放、共享”是学校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科、人才、质量”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和主要途径。其中创新是引领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开放是学校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学校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学科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人才是学校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质量是学校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发展;若不开放,发展的品质难以提升;缺少共享,发展的目标就会偏移;没有学科,发展就失去了根基;没有人才,发展就没有支撑;没有质量,发展就失去了价值。
以创新增强办学动力。以开放提升办学品质。
以共享建好和谐校园。以学科夯实办学基础。
以人才支撑学校发展。以质量提升办学水平。
第三部分 “十三五”的主要工作
一、学科建设
(一)目标和任务
学科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更加科学,方向更加明确,平台更加坚实,优势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学科排名总体水平不断提升,部分学科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实现2-3个学科排名前5名或30%、1个学科达到ESI排名前1%。根据国家学位点建设工作部署,力争新增2-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二)主要措施
——调整学科结构,优化学科布局。
——凝练学科方向,彰显学科特色。
——加强学科内涵建设,促进学位点建设。
——优化资源配置,构筑学科平台。
——分层次、有重点地建设人文社会学科和基础学科。
——建立科学的学科管理体系,完善学科运行和激励机制。
二、人才培养
(一)目标和任务
本科生规模稳定在18000人左右,研究生规模达到3000人以上,比例达到在校生总数的15%左右。形成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其他教育类型为补充的人才培养体系。
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日臻完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本科教学项目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项以上,其他省级本科教学项目有较大发展。建成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特色优势专业3个以上。新增入选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以上,新增省级以上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2-3个、校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个。“十三五”末全校认证专业达到专业总数的10%以上。学生发表论文达到5000篇以上,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500篇以上。学生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和学科竞赛奖励800项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二)主要措施
——突出特色优势,加强专业建设。
——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
——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工作。
——切实做好招生工作,不断提高生源质量。
——加强和改进学生教育管理,强化学风建设。
三、科学研究
(一)目标和任务
新增1个国家级重点科研基地、5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基地达到22个以上;培育1-2个支撑陕西支柱产业发展的重点科研基地。5年科研经费累计达到4亿元以上;获得国家级奖励3项以上,省部级奖励80项以上,国家发明专利2300项以上,国际专利申请(PCT)10项以上;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0项以上,省部级科研项目400项以上;发表科研论文被SCI一区收录300篇以上,被SCIE、EI检索3500篇以上,被SSCI、CSSCI检索300篇以上;出版专著50部以上。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或论坛10次以上;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25次以上。建设3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团队。
(二)主要措施
——整合科技资源,推进科研团队建设。
——加强科研基地内涵建设,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优化完善科研评价体系,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
——积极争取高级别大项目,切实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建立政产学研用合作长效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yl12311线路检测学报》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报》办刊水平和影响因子,力争“十三五”末,《yl12311线路检测学报》能成为中文核心期刊。
四、人才队伍建设
(一)目标和任务
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到“十三五”末,教师总数达到1350人以上。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55%以上,其中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新增符合陕西省二级教授岗位聘任条件教师10名以上、三级教授岗位聘任条件教师20名以上;新增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5名以上;新增入选陕西省人才工程计划的高水平人才10名以上;培育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教师5名、获得省部级荣誉称号教师15名以上。
(二)主要措施
——扩大师资队伍规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打造高水平学术梯队。
——加强教师培养,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加强实验等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服务队伍建设。
——改革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五、对外合作与交流
(一)目标和任务
以“提高国际交流合作质量,提高办学国际化水平”为总体发展目标,以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核心,积极推进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化,全面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化办学水平。“十三五”期间,学生出国(境)培养人数累计达到500人以上,学生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竞赛人数累计达到100人以上;获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2个,培养国际学生累计达到400人以上。国内合作交流取得新进展,与企业、地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交流日益广泛深入,学校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主要措施
——推进中外合作办学。
——加强外国留学生教育工作。
——拓展国际交流合作。
——深化学校与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
——加强校友总会与理事会工作。
六、校园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一)目标和任务
加强校园基本建设,不断完善教学科研基础设施。优化美化校园环境,进一步改善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加强数字校园建设,使我校信息化水平走在省属高校前列。加强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建设。统筹优化学校资源配置。
(二)主要措施
——加强基本条件建设。
——优化美化校园环境。
——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
——加强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建设。
——统筹优化学校资源配置。
七、管理和保障工作
(一)目标和任务
按照“总体规划、整体推进、立足实际、因校制宜、提升能力”的思路,创新工作理念,改革管理机制,更新保障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师生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提供优质、高效的管理和保障体系。
(二)主要措施
——强化顶层设计。
——推进依法治校。
——深化综合改革。
——加强后勤和保卫工作。
——加强财务和资产经营工作。
八、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
(一)目标和任务
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学校发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打造在全省有影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加强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建设,打造校园文化精品,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
(二)主要措施
——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和宣传工作。
——加强统战群团和离退休工作,凝聚各方面建设合力。
(核稿:崔楠 编辑: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