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月4日是农历丙申年清明节,我校5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赴黄陵县桥山黄帝陵,这已是我校青年者愿者服务团连续五年参加公祭轩辕黄帝志愿服务工作。公祭、瞻仰、踏青、插柳、寒食,他们度过了一次原汁原味的清明节,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一起走近黄帝陵,走进传统文化。
【轩辕·祭】清明微雨,沮水河畔,桥山之巅,寻根祭祖,慎终追远。在清新微甜的空气中,登上象征“九五之尊”的95级台阶,我们走进威严耸立的轩辕庙,追溯民族血脉的根源,感受华夏文明的起点。 古树丛中的“人文初祖”碑亭肃然挺立,让每一名见到它的炎黄子孙为之颤栗,香烟缭绕中的黄帝像庄严肃穆,手指触碰石像的一刹那,滚滚长河在耳边奔涌而过,穿越五千多年的洪荒隔阻,此刻,我们怀着无比虔诚的心,伏惟在你的脚下。
【古柏·根】仙柏盘根五千载,见证几多兴衰。桥山上有8万多棵古柏,仿佛一位位古拙睿智的老者,带着古老的气息安静地站在那里,以自己独有的姿态看着历史的流淌。站在它们的福荫里,仰头,静穆,看着古柏老干皴旬,枝叶披离,轻轻吟哦,我们又一次把栏杆拍遍。每一寸树皮里都藏着兴衰的故事:秦人尚武,汉的雄浑,唐的温厚,宋的哀婉…
【石碑·志】“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一代又一代的拜谒者,感叹于黄帝之勋功伟业,争相把一腔锦绣勒于石上,供奉在你的面前,今天的我们再读碑文,和他们怀有一样的情感,因为我们的胸腔中跳动着同样澎湃的心,身体里流着同样滚烫的血!如今的我们生在太平盛世,怎能不励精图治,再续前辈未完的功勋?
【清明·柳】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清明新柳,娉娉婷婷,婀娜柔美,今古同爱,如出一辙。古人于清明日插柳戴柳、踏青赏柳,清明之柳的气质,三分伤情,七分欣喜。“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柳树寄托了我们对逝去亲人的情思,也饱含着我们对欣荣春色的向往。“清明一霎又今朝,一枝斜插绿云翘。”在这清洁明净的春光里,何不折下一枝柔软的嫩柳,插于你的鬓边?
【寒食·悼】 “介之推绵山焚身”的故事千古流传,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介之推割股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之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之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如今清明寒食节并为一日,我们依然用美食把贤者祭奠,咬一口“子推馍”,品味着数千年的贤愚忠奸。寒食饼、黄黄馍、子推燕,桥山麓的古镇上,质朴的乡亲们用最原汁原味的制作方法传承着这些冷食,传颂着晋文公与介之推的故事。
【踏青·游】“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在祭祀祖先之后,何不让春天的暖阳化开我们的忧伤。“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桃花的淡粉、连翘的明黄、丁香的浅紫,原来春早已为我们把姹紫嫣红开遍,遍青山,山色微染,雨丝风片,朝飞暮卷,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怀古·诗】 踏春,寻梦?寻诗?春色如醇酒,小呷一口便可让人沉醉,美景在胸中发酵、酝酿、一吟一唱间,佳句信口而来,传诵千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清明节里,多少传诵千古的好诗留传至今?
【传承·礼】几番叩首,虔心拜谒,我们的志愿者用志愿行动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精髓潜移默化地融合在一起;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陕科大学子们在现代文明的烛照下,坚持传统,面向未来,在把握温度、保持力度、坚持高度上,传承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之魂!(核稿:方润泽 编辑:杜杨)
上一条:清明祭先烈 电信在行动 下一条:【身 边】志愿黄陵 我们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