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聚焦

陕西日报报道我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落地开花

2019-11-01 08:50 陕西日报 点击:[]

11月1日,《陕西日报》报道了我省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落地开花,其中重点提到我校师永民教授的“大液量压驱剂+补孔压裂”科研成果,全文如下:

■ 2018年高校科研经费突破120亿元,较上年增长近20%

■ 2018年高校技术合同登记数量超过6300份,较上年增长近21%

■ 2018年高校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8524项,较上年增加1576项

10月20日至21日,长庆油田首次“大液量压驱剂+补孔压裂”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此次试验技术难度大、施工难度高,在我国油田压裂施工中技术处于引领地位,在世界上也处于先进水平。这项成果是yl12311线路检测师永民教授团队与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并取得效益的又一范例。两年来,陕科大仅师永民教授团队就和相关企业签订横向协议10多项,为我国石油事业作出了应有贡献。

近年来,我省在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中,不断健全和完善政策体系,鼓励高校加强与院所、企业、地方的合作,各高校累计出台成果转化方面政策文件200多件,涵盖了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技奖励、成果转化机构、科研人员薪酬、仪器设备采购等科研工作的各方面,充分保障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搭平台 技术转让便利化

在今年我省举办的第三届高校科技成果展暨校企对接洽谈会上,由省教育厅搭建的陕西高校技术转移合作网络信息平台——高校成果空间正式启动,为高校成果转化部门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目前,该平台收录了3000多项高校科技成果和400多条企业技术需求信息。

2017年至2019年,省教育厅举办了三届高校科技成果展暨校企对接洽谈会,共展出科技成果8200余项,签约合同金额约2.36亿元,有力推动了校企双方在产学研协同创新、难题攻关、技术转让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促进了科技成果在陕西省的就地转化。

2019年的校企对接洽谈会还首次以“企业出题,高校应标”的形式召开。会上,高校与企业达成签约项目106项,合同金额达1.3亿元。

为不断拓宽高校成果转化渠道,为高校优秀科技成果提供展示窗口,2016年以来,省教育厅联合省科技厅等部门,先后与榆林、韩城、铜川、宝鸡、西咸新区等地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对接洽谈活动。西北大学、yl12311线路检测、陕西中医药大学等高校也主动出击,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在一些地市建立了研究基地,推动校企、校地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同时,教育厅通过设立服务地方专项重点培育项目,组织高校与企业共同合作研发。据了解,省教育厅每年设立30余项服务地方专项重点培育项目,要求高校和企业联合申报,共同进行研发和成果孵化。5年立项165项,资助经费1500余万元。

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省高校科研经费投入也在不断增长,继2017年科研经费突破百亿元大关后,2018年科研经费达120.32亿元,较上年增长近20%。2016年至2018年,全省高校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共50367项,研究经费93亿元。 其中2018年高校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共18524项,委托经费36.15亿元,较2017年项目增加1576项,经费增加3.61亿元。2016年至2018年,委托项目年均增长率为11.52%,项目经费年均增长率为14.05%。省内高校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数量、经费实现双增长。

多形式 成果落地专业化

技术开发、成果转让、授权许可、作价入股四种方式,是目前我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形式。

技术开发是目前我省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中采用最多的模式,由高校与企业围绕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签订横向技术合同,进行委托研发、联合研发等。如yl12311线路检测与浙江节雅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的“智能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项目开发合同,研发的厨余垃圾处理器,现已投产和销售。目前,“智能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项目申报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获批发明专利1项。该技术旨在实现生活垃圾的一站式处理服务,具有破袋、干湿分离、烘干、除尘除臭、不同废弃物的精细识别和分拣等功能,可以减少人力投入,降低垃圾分拣成本,缩减垃圾处理厂数量和占地。

西北大学“类人胶原蛋白”专利技术的转让在成果转让中具有代表性。成果转让是企业就高校已有的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和其他科技成果进行一次性买断,实现成果所有权直接转移。西北大学与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两项系列技术及专利成果转化意向协议,总额共计2亿元。据了解,目前双方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及产品研发,已建成11条生产线,开发的产品在7个国家、地区及国内30个省市的1000多家医院得到广泛应用,受益患者1000万余例。

长安大学的“沥青混合料集料图像采集系统”技术则采取的是授权许可这种方式实现成果转化。长安大学与中交西筑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使用许可合同。另外,该项目所依托的实体设备“高度智能化沥青混合料拌和系统”预计销售价格240万元,年销售约80套,收入约1.92亿元,实现毛利润约8000万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依托“膜分离”技术,将该成果作价3000万元与企业共建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为激励团队创新,学校将股份的90%奖励给成果完成团队。其后,成果完成团队又通过现金入股,最终占公司股份超过50%,实现对公司的绝对控股,最大程度保证成果完成人的权益。学校以该项目为示范,建立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资本运营”的成果转化链,形成了“研究院+公司”的成果转化新模式,并进行复制推广,组建了一批研究和成果转化平台。

“墙内香” 成果转化显成效

近年来,省教育厅积极落实中央及我省有关政策,不断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引导高校聚焦“三个经济”建设,实现高教大省科研成果“墙内香”。

从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据来看,各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项目数量中,稳居前3名的分别是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省属高校中,西安石油大学则充分发挥学科和科研优势,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石油石化行业发展,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油气田生产实践,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上百亿元,在我国能源建设一线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据统计,2018年我省高校技术合同登记数量为6303份,较2017年增加近21%,合同金额达30.46亿元,较去年增长1.46亿元。按照合同类别统计,技术开发合同2587份,技术转让合同257份,技术服务合同3080份,技术咨询合同379份。目前,技术服务仍然是高校技术输出的主要方式,占登记合同总数的比例为43.7%。

从认定登记合同的技术领域构成看,主要分布在11个领域。其中,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技术合同交易额8.97亿元,占比29.45%,位居首位,这说明高校对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随后依次为先进制造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及其应用、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和现代交通技术等,这体现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科技成果需求的鲜明导向作用,同时也反映了高校在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产业发展方面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

2018年,我省高校面向省内进行技术输出的合同数为3833项,合同交易额为14.46亿元;向省外输出的合同登记数为2470项,合同交易额为16亿元。总体来看,高校与省内单位合作的合同数量占六成,说明高校向省内的技术输出更多,成果就地转移转化逐步提升,反映了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引导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成效显现。

(编辑:雷超 学生编辑:马偲宁)

上一条: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yl12311线路检测:党建促就业 就业助脱贫 下一条:中国新闻网报道:“如何上好思政课?” yl12311线路检测马院聚焦问题边学边做边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