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复旦大学付伟教授和北京科技大学陈骏教授做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

2022-05-09 16:36 文、图/化工学院 陈香李 点击:[]

5月7日,应我校科技处、前沿院及化学与化工学院邀请,复旦大学付伟教授和北京科技大学陈骏教授做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作了题为“GPCR A家族药物设计与分子机制研究”和“负热膨胀功能材料”的报告。报告会由化学与化工学院副院长仝建波主持,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聆听了此次报告会。

付伟教授从GPCR class-A药物发现策略出发,基于l-SPD具有D1激动D2拮抗双重功效的背景,借助CADD技术研究了靶蛋白的激动、拮抗及GPCR受体激活机制,提出了小分子与受体结合的动态平衡理论,进而设计合成了该类靶点高活性的激动剂或拮抗剂500余个,优选成药性优良的化合物进行相关动物实验研究,成功地发现了多个动物水平活性高的新结构化合物,目前抗焦虑和镇痛候选分子已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

陈骏教授从负热膨胀(NTE)的定义、潜在应用等方面出发,介绍了以ScF3化合物为模型,从局域结构的角度研究了声子驱动型NTE机制。发现了NTE新化合物Cu2P2O7,通过中子衍射和EXAFS揭示了氧原子横向振动对其产生强NTE的重要作用。提出通过离子或分子脱嵌调控框架化合物热膨胀的新方法。发现了一些新的磁性NTE功能材料,如亚铁磁性Tb(Co,Fe)2、铁磁性(Sc,Ti)Fe2和(Zr,Hf,Nb)Fe2、反铁磁性Mn3Ge。

报告最后,两位教授与参会师生就相关专业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此次报告内容进一步开拓了学院广大师生的学术视野,扩大了学院的学术交流,活跃了学术气氛。

新闻小贴士:

付伟,复旦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导。主要致力于靶向GPCR及核受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抗炎及代谢药物分子设计与药物开发,发现了1200多个靶向GPCR和核受体的新结构活性分子,构建了GPCR活性分子数据库,搭建了复旦大学药学院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平台。主持40项项目,包括国家基金、上海市生物医药基础重点项目,军民融合重点项目子课题等10多项国家级、省部委及教育部项目,作为骨干参加了国家973、863等项目。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论文70多篇,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专利10项,申请PCT专利1项,在美国和上海市获得多项学术奖项。主编国家级“十四五”规划教材/专著2部,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药物设计学》负责人,开设国际化慕课。现任SCI期刊Chemical Biology & Drug Design杂志编辑,上海市衰老与退行性疾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联盟创始核心成员,药明康德等几家药企药物设计高级顾问。

陈骏,男,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8年)、德国洪堡博士后基金(2008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海外客座教授(2015年)、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访问科学家(2019年)。现任中国晶体学会理事,《Microstructures》执行主编。曾组织国际会议4次。学术成果发表在Science、Phys. Rev. Lett.、J. Am. Chem. Soc.等期刊,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开设《相结构及研究方法》等课程。开展热磁电功能物质合成及构效关系方面的研究。

(核稿:仝建波 编辑:郭姗姗)

上一条:天津大学叶龙教授做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 下一条:昆明理工大学易伦朝教授和华东理工大学唐贇教授做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